以木为媒:当江南文脉邂逅东方极简
2025年5月8日,苏州城市学院艺术与创意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卢晓晖老师携学生团队,走进苏州班兰家居美学空间,展开了一场关于“传统与现代”“匠心与创新”的深度对话。
作为深耕江南文化十余年的设计师与教育家,卢晓晖老师曾以苏州园林的“移步换景”为灵感设计茶室,亦将传统建筑门头融入现代空间。
此次探访,他带领学生以设计之眼解码班兰的“东方气韵”密码——现代家具中的榫卯结构、龙泉【s】椅的曲线韵律、十方书桌的均衡哲学,皆成为课堂外的鲜活教材。
探访亮点:工艺与灵感的双向滋养
1.榫卯的诗学:从力学到美学的升维
在班兰工坊,师生们目睹了45°斜切脚的精美简约。卢晓晖老师以“马蹄足”为引,解析班兰如何将传统木构智慧转化为现代家具的隐形语言:“好的设计,是把文化的重量藏在轻盈的线条里。”学生亲手触摸木面的岁月纹理,惊叹于工匠对木材自然肌理的敬畏。
2. 模块化设计:空间的诗意流动性
班兰展厅内,莲几组合如荷塘涟漪般层叠展开,秋茶色烤漆面板与布艺碰撞出视觉韵律。卢晓晖老师以自身参与的“低空经济”跨界项目为例,向学生们强调设计应如模块家具般“可聚可散”——既能扎根文化,又能拥抱科技与市场的多元需求。
3. 故事的传递:从家具到情感的延续
师生们聚焦班兰的设计理念,无论是鲁班锁对于传统工艺精致巧妙的演化;还是香木几对于古典元素的抽象演绎;亦或者海棠几对于童年记忆的现代化表达。不是符号化的堆砌,而是对于传统文化和东方气韵的传承和延续。
校企共育:设计教育的破界实验
作为苏州城市学院“产教融合”的践行者,卢晓晖老师将此次访问转化为一场开放式课堂:
跨界思维碰撞:走近产品感受精致的工艺与设计细节,了解每一个小细节背后所考虑的现实问题;
匠心精神传承:师生们观看班兰的设计师韩轶先生的创作过程和设计内核,了解每一个工艺,每一个产品背后的故事与哲思。
卢晓晖老师在交流尾声总结道:“班兰的极简,是剥去浮华后的文化自信;而设计的未来,在于让传统如榫卯般咬合时代需求。”
当学生们坐在John pawson系列之前,感叹于班兰对于东方文化元素的巧妙运用,这一刻,教育、设计与匠心,在金鸡湖畔最美的班兰展厅里完成了一场无声的共谋。